
現時,我們只要一聽到手機鏡頭配備 1200 萬、4800 萬像素已經嘖嘖稱奇。近日,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聯盟(SMART)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堪稱史上最小的發光二極管,預計可令手機鏡頭變成全息顯微鏡。
即刻【按此】,用 App 睇更多產品開箱影片
據外電消息,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聯盟(SMART)的研究團隊研製出新型 LED,並且相信通過改變現時手機鏡頭的晶片和軟件,即可變成顯微鏡。同時,在神經網絡演算法的幫助下,令修改而來的全息顯微鏡可以順利重建觀察物件的成像,甚至加強對細菌、細胞等微觀物的顯影質素,實現手機鏡頭都可擁有顯微鏡的功能,而無需笨重的器材。
據報,新型LED在所有已知的矽發射器中,具有最小的發射面積(0.09±0.04平方微米)。研究人員隨後將這種LED集成到一個不需要透鏡的厘米級全矽全像顯微鏡中。科學家還構建了一種新穎的深度神經網絡架構,能夠重建全像顯微鏡的圖像並提高圖像質量。透過在演算法中嵌入物理模型以消除訓練的需要,研究人員可以在不事先了解光源光譜的情況下使用新型光源。
【熱門報道】POCO F5 Pro 實試 2K 靚 Mon 電競機!功能規格好全面
【熱門報道】【Google I/O 2023】Google Pixel 一門三傑 Pixel Fold 摺機定價 1799 美元兼送 Pixel Watch
Source:Display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