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時,而且不斷變異,疫苗效果可能仍是一個重要關鍵。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王海天教授,以及徐仲鍈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一項生物信息演算法,可即時評估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準確度達 95%。
研究人員通過近 200 萬條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以及 4 9項臨床試驗和觀察性研究的疫苗有效性數據,開發了一項可快速評估不同技術平台新冠疫苗有效性的演算法。研究團隊發現流行的新冠病毒與疫苗株之間,基於病毒的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的「遺傳距離」,可有效評估疫苗的保護能力。透過基因組分析和獨立數據集的驗證實驗結果顯示,該演算法就評估疫苗有效性的準確度高達 95%。
評估疫苗的有效性,一般需要在人群接種疫苗並有部分人被感染後才能測量。當變異病毒出現後,科學家必須重新設計實驗並再次進行評估,才能觀察到最新進展下的疫苗效果。是次開發的創新演算法能通過病毒測序數據,實時評估疫苗針對變異病毒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不但有助設計更有效的疫苗,亦可應用於疫苗的臨床試驗規劃和疫苗應用前評估。
徐仲鍈教授表示:「透過開發嶄新的演算法,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和感染之前提供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即時預報,對公共衞生尤其重要。此技術有助疫苗製造商選擇候選疫苗抗原及設計臨床試驗;醫護人員和政策制定者亦可根據其預測之疫苗有效性資訊,估算變異病毒引發的疫情規模。」
王海天教授指出:「所得資訊可用於確定最佳的疫苗成分,為正流行的病毒株提供最有效的保護。這項技術不僅有利於新冠疫苗的設計,還對包括流感疫苗在內的其他病毒的疫苗開發和評估提供新思路。」
【相關報道】
即刻【按此】,用 App 睇更多產品開箱科技影片
Source: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