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揭室内通風不足成傳播關鍵 3 個預防措施參考

| 蘇家華 | 15-07-2020 18:20 | |
【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揭室内通風不足成傳播關鍵  3 個預防措施參考

近來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暴增,有不少確診者都在食肆、醫院等室內空間感染。到底一個怎樣的室内環境,會讓 COVID-19 新冠肺炎病毒易於散播呢?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及其團隊,與廣州疾控中心,湖南疾控中心,東南大學和中山大學等合作,從研究 3 個發生於今年 1 月至 3 月的新冠肺炎集體感染群組,得出室内空氣流通差、通風不足是為新冠肺炎於室内傳播的關鍵因素。

  • 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及其團隊,與廣州疾控中心,湖南疾控中心,東南大學和中山大學等合作,研究 3 個發生於今年 1 月至 3 月的新冠肺炎集體感染群組
  • 當中包括廣州餐館群組、湖南巴士群組及鑽石公主號郵輪群組
  • 研究證實室内空氣流通差、通風不足為新冠肺炎於室内傳播的關鍵因素

【相關報道】

中港團隊研 3 個集體感染群組

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及其團隊,與廣州疾控中心,湖南疾控中心,東南大學和中山大學等合作,研究 3 個發生於今年 1 月至 3 月的新冠肺炎集體感染群組,包括:廣州餐館群組、湖南巴士群組及鑽石公主號郵輪群組。李玉國指出,以廣州餐館群組、湖南巴士群組兩個群組而言,即使病源患者和其他確診者身處的位置是相隔一段距離,期間也沒作近距離接觸,因此除了空氣傳播這個原因,實在找不到何解會有群組爆發的問題,而在進一步研究之下,就得出通風不足實為病毒傳播的關鍵。

通風量不足出事機會高

如以 ASHRAE62.1 一類的國際通風標準規定,餐館要求的每人每秒最低通風量是 5 升。可是在廣州餐館群組肇事的餐廳,通風量僅為每人每秒 1 升,而感染者的座位分佈,也與病源患者呼出載有病毒的氣溶膠濃度分佈一致。李玉國解釋,當感染者呼氣時,射流中的液滴濃度會隨着離開嘴巴的距離,不斷被空氣稀釋降低,直至大約 1.5 米,便減弱至跟背景空氣一樣。如為通風量不足的情況下,室內的平均液滴濃度會變得接近病源患者附近 1.5 米內的液滴濃度,令短距離空氣傳播有機會發展成為遠距離空氣傳播,增加周圍人士的感染風險。相反室内通風量夠大,病毒量會較快被稀釋,因而發展成遠距離空氣傳播的機率就會相對較低。

足夠通風的室內環境或可減空氣傳播

至於鑽石公主號郵輪群組方面,團隊發現在留艙隔離期間被感染的乘客,僅限於其同艙中,有於隔離前已被感染的人。因此推論,如強制留艙隔離期間,船艙之間是沒有發生遠距離空氣傳播病毒,意味船艙中央冷氣系統沒有引起交叉空氣傳播,而按照 ISO 7547: 2004 國際標準,郵輪船艙的通風量要求是每人每秒 8 升,與辦公室和其他公共場所要求通風量每人每秒 8 至 10 升規格類似。此外,據報道提及郵輪於隔離期間已盡量加大室外空氣供應,所以引證足夠通風的室內環境,或不會導致病毒在船艙之間交叉空氣傳播。

3 個防疫建議

故此,團隊從這些新冠肺炎爆發個案的數據得知,如室内低於每人每秒 3 升的通風量,是有機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的遠距離空氣傳播。推測需要每人每秒 8 至 10 升的通風量,才有望降低遠距離空氣傳播的感染風險,是故有效室内通風和空氣過濾,對預防機會性遠距離空氣傳播新冠病毒,是最為有效。有見及此,團隊帶出以下 3 個防疫建議予作參考。

  • 任何形式的室內社交聚會,應避免發生在沒有有效通風的場所進行。
  • 餐館、公共交通、酒吧、健身房等場所需要保持足夠通風。
  • 在房間內可以安裝二氧化碳(CO2)感測器以顯示二氧化碳濃度,如濃度超過 1,000ppm,可能表示房間通風不足。而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判斷室內空間通風不足的簡單方法,就是能在遠處聞到別人的氣味作準。

【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揭室内通風不足成傳播關鍵  3 個預防措施參考
廣州餐館個案的 3 個家庭餐桌位置,以及餐桌間氣流路徑和成員感染情況。

【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揭室内通風不足成傳播關鍵  3 個預防措施參考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參考。

【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Source: 香港大學

Page 1 of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