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有限期 回收產業價值爆發(上)

| 陳裕邦 | 22-08-2019 22:30 | |
雲端有限期 回收產業價值爆發(上)

一談及回收業,香港人大多只停留在紙張、膠樽、鋁罐與玻璃的環保運作概念上。若到較高層面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其實亦已運作超過一年。雖然「四電一腦」能回收再造,可惜用戶仍舊停留在「送走垃圾」的低階思維。事實上,對於涉及科技回收業,在西方社會早已成主流經濟動力之一,藉廢鐵發大財絕不是夢。

  • 企業對電子廢料回收工作彰顯本身的社會企業責任
  • 每年全球產生超過 5,000 萬公噸電子廢料(E-waste),但僅 20% 獲妥善處理
  • 收集完整設計數據改善產品,更可為企業帶來更多製造價值

經濟以至科技活動已環環緊扣,雲端運算在過去一段時間大熱,也是時候引發另一個下游產業活動成長。「雲回收」(Cloud Recycling)的概念早前首次在《華爾街日報》內被提出,計算方式更是有根有據。首先隨着各項雲端服務興起,花旗集團(Citigroup)指出自 2015 年以來,大型數據中心內的資本開支不斷上升,以每年平均 16% 的增長率穩定成長;另一方面,以亞馬遜(Amazon.com)、微軟(Microsoft)與 Google 為首的雲端運算服務營運商,今年的年度資本開支已經超過 600 億美元(約港幣 4,707.3 億元),比較去年增加逾一半。

雲端有限期 回收產業價值爆發(上)
雲端伺服器的使用壽命一般只在 3 年左右,這意味着系統持續更新與回收硬件屬難以避免。

雲端硬件 3 年為限

企業熱情參與雲端革命,變相令每個營運商負起更大的系統責任:除了日常系統維護外,更須要處理伺服器、網絡與儲存設備在「百年歸老」後的事宜。《華爾街日報》引述專家意見指出,雲端伺服器的使用壽命一般只在 3 年左右,雖然在經歷「最佳期限」後加以維護,能延長平台運作時間,但隨着 5G 與物聯網(IoT)運算世代來臨,對平台處理能力要求亦不斷提升,這意味着系統持續更新與回收舊硬件屬難以避免;加上為儲存安全法規與環保法規的考慮之下,企業更沒有可能把物資直接送到堆填區處理。

雲端有限期 回收產業價值爆發(上)
據國際通信聯盟(ITU)與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在 2017 年研究,指出每年全球產生超過 5,000 萬公噸電子廢料,但只有 20% 被妥善處理。

廢料數字高企

根據國際電訊聯盟(ITU)與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在 2017 年研究報告,指出每年全球產生超過 5,000 萬公噸電子廢料(E-waste),但當中僅 20% 獲妥善處理。就以日本為例,這個亞洲科技大國在 2016 年產生達 213.9 萬噸電子廢料,但從正途回收的只佔 26%。不過以國民平均生產的電子廢料計算,領先的國家包括每人每年(下同)達 22.8 公斤的德國、19.4 公斤的美國,日本則為 16.9 公斤;而亞洲人每人每年產平均為 4.2 公斤電子廢物。

雖然以上數字未必全部與雲端運算系統有關,但直至現時,並沒有一間雲端服務營運商,願意公開透露旗下舊伺服器及相關電子廢料的去向。而另一方面,目前全球價值高達 3,000 億美元(約港幣 2.3 萬億元)的廢棄金屬回收市場,重心也正由以往着眼汽車等重工業,轉移到數據中心這一「新興礦脈」當中。

雲端有限期 回收產業價值爆發(上)
電子廢料回收不單是「面子工程」,預期未來可為企業帶來更多製造價值。

原來在這個「科技森林」的生態環境內,擁有眾人眼中不值錢「垃圾」、卻對回收商屬價值連城的「寶藏」:廢棄的伺服器散熱風扇、不能再承載高端運作需求的中央處理器內,其實當中內附銅、鋁與鋼等大量貴價金屬,假若處理得宜,能夠在現有的電子市場中拆除與轉售(reuse)、循環升值(upcycle)。

Photo:法新社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