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多管齊下 金融業科技轉型

| 陳裕邦 | 28-05-2019 06:50 | |
創新多管齊下 金融業科技轉型

金融業不再是以銀行為中心,用戶希望服務可以引入更多個人化元素,但銀行業卻遇上更多的合規與管治問題,實現數碼轉型絕不可能一步就到位。銀行服務近年最大的轉變,是由「出售服務」改為「帶來體驗」。顧問企業凱捷(Capgemini)金融科技總監 Elias Ghanem 指出,環球市場內有愈來愈多傳統銀行,選擇收購新興技術或跟他們合作,務求提升自己提供服務與產品的彈性。

【精選文章】銀通推 JETCO APIX 開放 API 交換平台

流動金融起錨

早前香港首次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引來傳統業界參與者和新興科技商聯手參與,但相同的情況早在兩年已於歐美市場開始推進。他以法國主要電訊營運商 Orange 為例,該公司由接近兩年前「由零開始」,2017 年底已經取得當地銀行營運的牌照與平台。Orange Bank 原則上不設任何分行,只主力在流動電話上提供多項銀行交易服務,由於門檻較低,讓普惠金融能夠向任何人提供服務,Orange 亦會在指定電訊服務分行,提供有限度真人金融服務櫃位。

【相關報道】香港金管局多發4張虛擬銀行牌 螞蟻金服等4公司中選    

Ghanem 指出要建立成熟,並以流動應用為基礎的銀行服務體制,必須由開放、安全、模組化、機動、實時與彈性等特質。他舉例指,創立於 1857 年的西班牙國際銀行(Banco Santander)早前宣布投資 200 億歐元於數碼轉型,以換取每年節省 12 億歐元營運支出。雖然簡易計算的回報期長達 17 年,但銀行依然願意花此巨資,足證金融市場正走向不容回頭的數碼轉型之路。

主動投入最實際

Ghanem 以亞洲地區的新加坡發展銀行(DBS)為例,該行目前成立了全球最大的金融 API(應用編程介面)平台,讓包括快餐與外賣服務等服務供應商接入,鼓勵不同類型的創新研發。事實上,DBS 是區內已經放棄大型主機(Mainframe)的主流金融機構之一,在運算轉移與創新應用對接的安排上,自然比其他傳統同業來得自由。他強調,「開放」並非創新的主要出路,行業主動投入應用才是最佳實踐。

【精選文章】地產代理推Chatbot救市 加強用戶體驗

【精選文章】2019年企業改革 聚焦「商機轉型」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