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雲端架構創新技術

| 陳俊偉(HKCS) | 09-04-2019 09:30 | |
善用雲端架構創新技術

香港電腦學會去年 12 月舉辦了年度全港最大型的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會議,邀請了多家大型企業的 CIO(資訊總監)和企業架構師,分享他們如何用雲端架構作為創新技術的平台。

【精選文章】企業架構師在數碼轉型角色關鍵

近年最熱門的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IoT)、區塊鏈(Blockchain)和人工智能(AI)等,在公有或私有雲執行都是非常普遍。筆者回想大概 5 年前負責籌辦雲端會議,大家的討論焦點仍在考慮應否用雲;如今已變成如何利用雲端最快達到企業所需,可見雲已成為數碼架構的基本元素。筆者歸納了會議中各講者的看法及筆者多年用雲的經驗,列出以下幾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增強競爭力為先

一般人認識雲的最大好處是 pay-as-you-go;特別是公有雲,大家紛紛把現有的應用搬上雲以節省金錢。事實上,這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一些企業內部或流量穩定的應用,加上大型的搬遷費用,用雲往往更貴;在架構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穩定和擴展性更得不到任何好處。相反,筆者覺得著眼點不應在省錢,而應該考慮如何用雲提供的不同新服務,令企業有如初創企業般敏捷(agile),能盡快把創新的功能推出,增強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

【精選文章】實現敏捷的雲端管理

容器勢在必行

根據 Heptio 去年進行的調查,30% 企業經已採用 Kurbenetes 等容器(Container)平台,並應用在實際業務運作。短短 3、4 年的發展改變整個雲端生態,容器慢慢變成了很多雲供應商爭取佔有率的工具。筆者建議,企業計劃新數碼項目時考慮使用容器,已獲取其部署(deployment)和搬遷(migration)等好處,但同時也要考慮企業本身在容器平台的支援,特別是私有雲,整個團隊的技術和網絡架構等均屬成功的關鍵。

API 不止是機器語言

絕大部分雲端服務已支援 API(應用編程介面)應用,但筆者認為 API 不僅是機器的語言,而是對企業用家(business user)有意義的描述。一直以來,IT 給人的感覺是跟企業用家欠缺共同語言,往往花很多時間解釋和確認。筆者建議企業可利用 Open API 等規範作 API 的描述,再配合雲端快速的開發,便能事半功倍。

【精選文章】從雲端到邊緣 組合式策略當旺

由 3-Tier 到微服務

傳統的「3-Tier」架構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沿用了很多年也是業界公認的。隨著雲服務和容器的興起,也直接帶動了新的架構,如:微服務(Microservices)、Service Mesh 等應用;加上獲 Netflix 等公司廣泛採用,有些更慷慨分享它們的源碼和建構技術,令微服務更加成熟。

筆者近年廣泛把微服務應用在不同項目之中,但遇上不少挑戰,如微服務間的複雜關係,導致難以追蹤和資訊保安等問題。我建議大家先了解項目的性質,切勿盲目跟風,因為每個架構都有其好與壞,架構師應憑經驗和業務所需選擇適合的架構。除非業務性質非常獨特。一般來說,大部分架構雲端平台也能配合的。

【精選文章】數碼架構四大技術簡析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何志衡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