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 三十三 | 02-06-2018 00:01 | |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首屆「STEM 創未來」計劃評判之一、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吳恆亮教授對同學的創意很驚喜。他舉例,有作品將風車在鐵路兩旁以利用氣流產生電能,這是很新奇的想法,從前鮮有人會想到,讓他也有學習到新知識的感覺。

作品須深化研發

吳教授直言,最希望學生能夠對自己作品所牽涉的科技知識可有更充足認識,而非流於表面。他勉勵學生必需打好根基繼續學習,進修自己的學問,並將眼光放遠,不要視作品完成便當是終結,讓意念積極尋求發展空間。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吳恆亮教授激讚同學的新奇想法,遠遠超出評審們預期。

幫助老人走上樓梯
《便利扶手裝置》

獎項:最優秀隊伍大獎、傑出 STEM 概念應用大獎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培僑中學的《便利扶手裝置》

培僑中學的譚靜柔、黃學軒、江銘可、潘灝顓同學設計的「便利扶手裝置」,靈感源自隊中的潘灝顓同學曾因腿部受傷,深感樓梯對不良於行人士,不算便利輕鬆,於是便希望可有一種便利步上樓梯的裝置。同學們後來從晾衫夾、摺檯及塗改帶等生活小物品得到啟示,製作一款可安裝於扶手樓梯旁的枴杖裝置,讓老人或傷健人士拉起平常垂低的拐杖,握著借力便能輕鬆向上行。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黃色裝置便是扶手拐杖裝置模型,握著可輕鬆上行,但若倒後則會被卡? (見綠色模型),確保安全。當使用者走到樓梯最上方,拐杖便會利用地心吸力,返回樓梯下方。

利用列車氣流發電
《氣流能量回收、共享》
 
獎項:最優秀隊伍大獎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裘錦秋中學(元朗)的《氣流能量回收、共享》

列車行駛時會帶動大量氣流,裘錦秋中學(元朗)的鄧皓徽、陳浩樑、淩梓浚及蕭兆廷同學便設計「氣流能量回收、共享」裝置,透過直立式扇葉,收集氣流,進而轉化為電能,善用這些日常被浪費的能量,也減少因燒煤發電的廢氣排放。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同學們打算將 3D 直立扇葉的設計圖,公開放到網上,既集思廣益完善設計,亦希望收集更多數據,將發明品更快提升到實用層面。

改善月台環境
《WE Station》

獎項:最優秀隊伍大獎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英華女學校的《WE Station》

月台與列車間空隙,對輪椅人士是一大障礙。英華女學校的戴桌穎、林曉榆、胡嘉玲及梁穎家同學的概念作品「WE Station」,便在空隙加裝一塊自動摺合式輔助板,列車到站時升起便能接駁月台與列車,方便輪椅進出。此外,她們也想到在列車管道入口加裝風力發電裝置,利用列車氣流產生電能以供輔助板使用。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WE Stataion 的 W 是 Wheelchair,E 則是 Energy,表示裝置就是希望協助輪椅人士,以及在再生能源作出貢獻。

老年生活多點樂趣
《Light Up My Life》

獎項:最佳主題演繹大獎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聖保祿學校的《Light Up My Life》

環顧眾多作品或多或少與鐵路或交通相關,聖保祿學校的馮鎧淇、陳明慧、李穎琳、杜穎潼及黎巧妍幾位同學的「Light Up My Life」,卻是一套為老年人設計的魚菜共生系統,讓老年生活可種閒情寫意之餘,生活多點寄托亦被證實可減低患老人痴呆的機會。透過手機 apps 更可遙距觀察魚菜情況,老人家也可借此對新科技多點好奇心。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老人家負責魚菜共生的運作,讓他們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生活也會變得積極。

運輸帶型大橋系統
《LOHAS BRIDGE》

獎項:最具創意計劃大獎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張祝珊英文中學的《LOHAS BRIDGE》

香港道路擠塞問題嚴重,張祝珊英文中學的周?軒及鄭皓芸同學從運輸帶取得靈感,設計了「LOHAS BRIDGE」天橋系統,利用運輸帶運送車輛。好處是既能避免塞車,舒緩香港交通問題;另由於車輛在橋上無須行駛,亦減少廢氣排放,對環保也有幫助。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同學指大橋系統頂部會加裝太陽能電板,為大橋提供電力。兩側還會加種植物,既雅觀也可減低熱島效應。

掃除海底垃圾
《Yellow Submarine》

獎項:卓越創新 3D 打印模型大獎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的《Yellow Submarine》

海底滿布垃圾已眾所周知,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兩位女同學周慧美及陳海悅,便設計「Yellow Submarine」,在潛艇上加入機械臂及感應器,以偵測及收集海底中的垃圾,還大自然一個較潔淨海洋。

STEM 創未來 中學生創意表達智能城市願景(二)
看到同學以 3D 打印配合 LEGO Mindstorm 製作的基本模型,配件不算太複雜,甚具研發價值。

Photo:三十三、受訪者提供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