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xit 後中英如何在科技合作

| 莫巧婷(Frances Moffett-Kouadio) | 24-05-2018 12:30 | |
Brexit 後中英如何在科技合作

我們正身處歷史性時刻。英國在脫歐(Brexit)後積極在中國、香港及亞洲各地尋找商機。世界亦正踏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AI)、大數據、機械人、區塊鏈(Blockchain)、物聯網(IoT)等創新科技顛覆全球,迎來繁榮的新時代。事實上,很多科技已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上班族需要新技能滿足世界急速發展的需要。良好的教育制度能助學生做好準備,以理解及應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需要。

舉例,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榜首;總排名第八的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亦連續於科學、科技、工程、醫學及商業管理學科的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創意技術助創新經濟更上一層樓,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在「QS 世界大學排名 2017」中獲「最佳藝術及設計學院」之名。

現時英國有 155,000 名中國學生正在英國留學,數目仍在持續增長。今年來自中國學生的大學申請比 2017 年增加 20%。英國脫歐之後,高等教育系統相信能繼續吸引有天份的國際學生。

英國是世界科研基地,鞏固了中英兩國聯繫。該國現時超越日本,成為中國在科研上第二大合作夥伴:有「英國常春藤聯盟」之稱的羅素大學聯盟(The Russell Group)中約 2,650 位職員為中國,他們大部分任教主要學科,並在工程、科技及數學範疇進行研究。

相互合作是在現今世界成功的關鍵,中英兩國近年亦加強合作關係,學生亦能從國際合作中受惠。以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及 9 家中國工程大學為首,並由羅素大學聯盟組成的集團現正進行具能源效益的產品及製造方式等多個項目研發工作。

在政府層面,英國和香港亦有多方合作。投資推廣署早前在「英國創新科技節」跟英國國際貿易部簽署諒解備忘錄,鼓勵兩地發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FinTech)及生物科技等創新科技業務,英國將成為香港「設計營商周 2019」的夥伴國家。教育界合作的例子則有: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跟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CSM)及倫敦傳媒學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開辦碩士課程。此外,早前在創新科技節,英國高等教育院校及科研人員展示新科技和創新技術改變未來的工作、生活、享樂和學習方式,如「垂直村落」的天台耕作方式,並跟香港本地學生交流。

若英國和香港能持續加強合作關係,肯定能創造更多合作機會,在尖端科技發展領先全球。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何志衡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