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俐妮表示,去年香港曾有 5 名就讀於拔萃女書院的香港女生,組隊參加在美國矽谷舉行的 2017 Technovation World Pitch Summit 比賽。由她們所開發,為失智症病患者和照顧者而設的手機 app,於全球 1,100 隊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在初中組獲得大獎。香港學生能夠獲得這項殊榮,充分證明香港學生亦早已極具學習 STEM 的潛質。
年輕開發者青出於藍
隨著流動應用程式(app)興起,全球各地也有不少出色的年輕程式開發者,運用他們的創意和編程技巧,推出廣受歡迎的 apps,以下是部分成功的例子:
將虛擬獎盃變成實體回報 Kiip
《Kiip》In-App 推廣平台由加拿大人 Brian Wong 聯同他的合作伙伴,在 2010 年 Brian Wong 約 19 歲時創辦。用戶可在多款 apps 中達到一些目標,再透過《Kiip》In-App 推廣平台獲得真實的回報,例如:跑步距離達 8 英哩,即可獲贈 1 枝樽裝水。《Kiip》目前在約多達 1,100 個 apps 和 7,500 萬部裝置上運作,並跟 40 多個品牌合作進行推廣。
AI 自動撮要文章重點 Summly
於 2011 年 3 月,在 Nick D'Aloisio 仍年僅 15 歲時開發了名為《Trimmit》的手機 app,該 app 屬於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分析工具,可將 1 段文章自動撮要成 1,000 字、400 字或 140 字的文章。隨後 Nick 在 2011 年 11 月,重新製作並加強《Trimmit》的功能,並將《Trimmit》易名成《Summly》,同年該 app 亦獲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公司注資。直到 2013 年 3 月,Nick 以 3,000 萬美元的價格,向 Yahoo! 出售《Summly》。
益智遊戲破千萬下載 Bubble Ball
Robert Nay 在年僅 14 歲時,於 2010 年 12 月推出了名為《Bubble Ball》的益智遊戲。遊戲中玩家需要關卡中放置方塊、彈射器、加速器和重力反轉器等工具,將圓球帶到終點。在推出的首兩周內,《Bubble Ball》的下載次數達 200 萬次,而在遊戲推出 3 年後,累積下載次數更高達 1,600 萬次。自成功開發出的《Bubble Ball》遊戲後,Robert Nay 更成立了 Nay Games 遊戲開發公司,繼續開發自家製遊戲。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