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巿終於落實? 業界:會做但遲了幾年

| 鍾案平 | 16-12-2017 00:10 | |
智能城巿終於落實? 業界:會做但遲了幾年

【e-zone 專訊】《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公布,一般反應是審慎樂觀及落實,尤其在商界、政界議員亦普遍受落,起碼踏出第一步。不過,科技業界又否如是想呢?

花港幣 500 萬元委託顧問公司研究智能城巿,今年 6 月諮詢公眾,現在終於有成果:《智慧城市藍圖》出爐,提出未來 5 年「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六大範疇的中長期計劃,具體措施包括:明年開發「快速支付系統」、 2020 年免費提供「數碼個人身份(eID)」、2022 年前推出第二階段電子健康記錄互通計劃、推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及革新政府雲端基礎設施平台等。以上措施計噵計劃當然跟科技有關,但科技界又似乎非全盤收貨。

智能城巿終於落實? 業界:會做但遲了幾年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左)鼓勵民間機構跟政府一起公開數據配合智能城巿發展。旁為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莫乃光心認為《藍圖》措施務實,「綜合交通資訊應用程式」、「快速支付系統」、大數據分析平台等措施可取。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會長洪爲民博士歡迎大部分《藍圖》建議,如 STEM 教育進深培訓課程,是不錯的項目。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稱高興見到能兼容手機的新網站設計,並非只說不做。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梁偉峰博士坦言,《藍圖》已經涵蓋了不少衣食住行事宜,部分建議較顧問公司提出的時間表短,可見特區政府誠意,市民和業界應繼續為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智能城市工程」努力,尤其需保持透明,並適時調整。

智能城巿終於落實? 業界:會做但遲了幾年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在記者會解釋藍圖中的智能交通部分。

照顧城市生活細節?

不過,業界亦指今次《藍圖》只能說是「追落後」,部分更只是舊措施重新包裝。

莫乃光指政府並未跳出官僚框框,設定的目標仍較保守,跟顧問研究報告具體、進取的建議措施差距甚遠;《藍圖》措施亦只是仿效海外正進行的工作,期望未來有更多本地原創的科技應用。他促請新成立的『智慧城市辦公室』持續監察落實進度,並適時更新藍圖。

陳家豪亦指《藍圖》沒有深入提及共享經濟,只提及推動單車使用但無提及如何應用科技及推動共享經濟發展;更失望的是電子支付只當成智能生活一部分,而沒有當成「Smart Economy」,特別是流動支付是收集非結構性數據的源頭,能實時反映城市生活細節之餘,更是提供政府參閱經濟情況上佳工具。如果能配合公開數據(open data)應用,更能推動社會各界及城市的經濟發展。

梁偉峰則把香港跟新加坡「智慧國(Smart Nation)」規劃比較,直指《藍圖》不算突出,僅智能出行和智能政府已很難追上星洲,新加坡已計劃 2020 年推出第二代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香港建造智能政府的進度跟新加坡比較,只能用「遙不可及」形容,如政府在社交媒體的應用只是單向,沒有跟市民互動溝通。他希望效率促進組加入創科局能有一番新景象。

智能城巿終於落實? 業界:會做但遲了幾年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解釋《藍圖》的 FinTech 措施。

洪爲民則質疑電子道路收費。他認為要做好智能城市,需要在開放數據及設立統一協定及平台方面下工夫,現時不是每家公共事業機構也會開放數據,希望在政府帶領下可以改善現時「信息孤島」情況。事實上,線下的社區也要有線上的對應版本才能做到網上網下無縫接合,實現市民真正的智能生活。

舊措施重新包裝?

部分業界更稱對《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失望。智慧城市聯盟(SCC)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鄧淑明博士坦言,很多措施根本便應推出,如數碼個人身份(eID)本是 2019 年初推出現在推遲 1 年,很多打算推出的計劃其實很多商界已在做,何必「與民爭利」,如在所有主要幹線安裝交通探測器,但其實民間已有相類方案,反而一些地理資訊基建卻擺在《藍圖》時間表後面。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批評大部分《藍圖》內容屬「炒雜碎」,很多早前已在《施政報告》公布或公開諮詢,有些亦只是重申一次或加強(如 STEM 教育),但「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又取消,《藍圖》中推行優秀人才特快入境計劃恐怕又成為「輸入外勞變奏」。

究竟是邁出正確第一步,審慎樂觀,還是有業界中人指《智慧城市藍圖》「方便政府做嘢多過方便市民」,惟有拭目以待。

智能城巿終於落實? 業界:會做但遲了幾年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