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 趨勢預測 監管徵稅在即?

| 鍾案平 | 12-12-2017 21:30 | |
FinTech 趨勢預測 監管徵稅在即?

【e-zone 專訊】每年 12 月是回顧和展望文章推出的高峰期,除了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金融科技(FinTech)也是熱門討論話題。羅兵咸永道(PwC)剛發表明年 FinTech 趨勢預測 ,究竟「水晶球」有何啟示呢?該預測報告由 PwC 中國內地及香港金融科技及監管科技總監 Henri Arslanian 發表,主要有 10 點:

(1)加密貨幣吸引機構投資者
比特幣(Bitcoin)等「加密貨幣」交易價創新高,引起機構投資者、銀行或證券行投資並成立相關基金,加上其他的金融服務提供者。不過,投資過程仍不算太便利,要保護「私鑰」也非所有人做到。

(2)監管機構介入及徵稅
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取態尚算平衡務實,但他們都堅決表明會打擊一切不法行為,如高調打擊不規範 ICO(代幣公開發售),把「壞份子」揪出。 此外,稅務機關正積極部署如何在「新金融」活動(如:比特幣交易)徵稅目前,如:美國國稅局要求虛擬貨幣交易商交出客戶名單。 

(3)ICO 熱潮冷卻 
ICO 過去 1 年已募集超過 30 億美元,但相信熱潮明年將慢慢冷卻,這將由 ICO 宗數及集資額反映。可預期業界會趨向更「機構化」,自行制定最佳實踐準則,特別在了解客戶(KYC)、反洗錢程序,以至監管及市場透明度。

(4)監管科技引發併購潮 
金融機構重視監管科技(RegTech),滿足監管要求兼減省成本及降低風險。此外,缺乏行業領導者將引發業內整合,傳統科技服務供應商或因而會併購部分監管科的初創企業(Startup)。 

(5) 銀行創新團隊角色淡化
隨著銀行跟初創企業加強合作,很多銀行內創新團隊的角色將淡化。隨著銀行管理層愈來愈熟悉和了解 FinTech,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在業務營運會直接跟銀行管理層商討,繞過創新團隊。

(6) 監管者科技當旺 
許多監管者已運用數據分析及 AI 工具等監管者科技(SupTech),除了用於監測市場操控,並處理巨量有關監管的檔案,提升效率及減少合規負擔。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嘗試採用機器閱讀程式處理監管報告,並且全面革新其數據收集的工序。 

(7) API 帶動開放式銀行服務
開放式銀行服務及應用程式介面(API)繼續是來年的熱門討論話題,如:歐洲的第二代《支付服務指令》(PSD2)及香港「應用程式介面框架」。 不過,發展方向要視乎明年銀行界的定位,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新項目規模,顧客又會否信任由科技公司或銀行提供的服務介面。 

(8)機械人或成客服主任 
Amazon Echo、百度小魚等智能聲控助理「深入民居」,預計金融機構會試驗把服務技術整合至其客戶服務,但要同時解決資料保安及私隱問題,機械人做你銀行的客戶主任已非科幻小說情節。 

(9)FinTech 技術東方發亮
亞洲領導全球消費金融科技(B2C FinTech)服務,明年更會擴展至企業金融科技(B2B FinTech),不只在創新領域,亦顯露於應用及服務整合層面。西方 FinTech 企業會把研發的技術帶到亞洲並實踐,香港及新加坡將打入亞洲市場的踏腳石。 

(10)舞弊及資安繼續威脅
金融科技業最大的挑戰將來自網絡攻擊,導致客戶敏感資料被盜,或是會嚴重打擊銀行商譽以及人們的金融科技信心的舞弊案;個人對個人借貸業務發展,則深受近年多宗醜聞或「龐氏騙局」困擾。業界必須提升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專業水平、誠信及透明度,達到「機構級」層次,並要有適當防範措施。

金融科技 Startup 貼士

羅兵咸永道在預測中提及 Startup 在發展 FinTech 擔當重要角色,前景無限 - 但不要忘記,任何 Startup 的「死亡率」(金融科技當然不會例外)仍然很高 。「過來人」支付方案商 PPRO 創辦人 Tobias Schreyer 認為要留意以下 5 點以提高存活率:

  • (1)徹底分析市場競爭環境
  • (2)盡快取得資金,勿邊做邊找「財主」
  • (3)小心理財,尤其在服務推出後
  • (4)選擇公司類型,因會影響稅務等營運
  • (5)適時註冊及申請專利

Photo:Deutsche Bank、Peter Durand
Source:ezone.hk、CBR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