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參與才是智能城市

| 梁偉峰博士 | 28-11-2017 16:35 | |
有市民參與才是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現今全球不少國家及地區政府的發展新方向。這個由美國科技企業 IBM 於 2008 年提出的概念,目的是透過創新科技應用,全面提升市民生活質素,長遠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由於此概念新,加上各政府均有自己優先要處理的難題,故此並沒有統一的發展模式。

在眾多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是發展智能城市較早的國家之一。她的目著要在 2025 年成為全球首個「智慧國(Smart Nation)」。隨著這場智能城市比拼開始,各政府馬不停蹄大力發展成有智慧、有特色,更重要是開發適合和便利市民應用的政府服務。「智能」不等同於高科技、新科技的應用,而是在於設計,設計需要思維,而思維是基於多聆聽用者的心聲和訴求才能夠引發出來,否則很可能設計了「無人問津」的系統。

為了令更多人了解「智能城市」的發展,近年不少國際機構都加入研究,並作出分析及評估,早前便公布了兩份相關報告及排名。結果毫無懸念,新加坡均是亞洲第一,其中 1 份報告甚至是世界第三;相反,香港的排名並不一致,在 Google《智能數碼城市白皮書》名列亞洲第二,在瑞典公司 EasyPark 公布的「2017 智能城市指數」,香港則排名 68, 低於新加坡、台北、日本東京與大阪、南韓首爾與大田等亞洲城市。

整體而言,香港被批評雖已引入「智能城市」概念,但無法了解市民的真正需要,特別在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近乎隻字不提,無疑跟世界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早前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中雖花了不少篇幅談及創科,涉及投資 7 億元推動香港成為智能城市,可惜這些全是基建設施,並無清晰時間表及建議「軟性工程」,如加強市民對創科的認識、智能城市對市民及社會帶來的好處及優勢。

常言道:「羅馬並非一天建成」,要建設真正的智能城市,單靠由上而下的思維和心態已經不合時宜,筆者建議政府考慮建造臨時展館,介紹未來智能城市的建設,並設立互動遊戲,令市民更投入及關注相關的發展,全港 700 萬市民是主要用家,透過他們積極參與,才能攜手建造夢寐以求的真正成功的智能城市。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何志衡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