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屆政府應優化電子政務

| 梁偉峰博士 | 13-04-2017 09:10 | |
來屆政府應優化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已經是現今先進國家或城市政府必然提供的服務,指的是運用電子方法實施國家和城市管理工作。具體而言,電子政務指各級政府機關的政務處理電子化,包括內部核心政務電子化、信息發布電子化、資訊傳遞與交換電子化、公眾服務電子化等。

平心而論,筆者並非認為特區政府沒有提供電子服務,各政府部門的網頁及手機程式已經是最佳例子,然而,當比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成功例子,便了解到特區政府確實有明顯改進空間。

目前從世界範圍來看對各國電子政務開展評價和研究的重要評價活動主要有兩個:一是聯合國的《電子政務調查報告》。報告從 2002 年起每兩年公布 1 次,通過通訊基建、人力資源、網上服務 3 個指數,綜合評價全世界 193 個成員國,而新加坡及南韓政府一直領先。另一項研究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子政務研究所發表的《國際電子政務排名》,其選擇通訊技術較高的 63 個國家作為調查樣本;新加坡是近年的「長勝將軍」,當中不少名列前矛的國家均提出「互聯網政府服務」構思,其元素為「透明政府、能力政府和服務政府」,重點在於公共資訊的開放和共享以及政府與國民的溝通與合作。

公共資訊開放與共享

以丹麥為例,她們多年來建造的電子政務系統非常成功,系統不僅令市民滿意,更備受世界各國關注。電子政務成功的根源在於 3 方面:第一是公眾需求導向,其次是完備的社會基礎體系,繼而是強力的推進體制。丹麥政府網站後台其實是跟中央及地方政府系統和數據庫互聯互通,故能為國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要實現「互聯網政府服務」,最重要是擁有廣泛穩定的用戶。事實證明,用戶數目是衡量資訊系統優劣的指標之一,這也是現時電子商貿行業生存的基本條件。

不少研究亦指出,欠透明度的政府服務便不能獲市民信任,沒有信任便沒有溝通,這點正是現今各國政府努力在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等渠道做工夫。一旦建立了信任,溝通便變成「互動」,市民亦會更深入明白政府政策背後的施政理念,政府亦會更加「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政策便變得「更人性化」。

多年來特區政府提供的電子政務,一直給予市民「各自為政」之感,從來沒有推出過由跨部門推廣的電子服務;電子服務往往忽略民意基礎,從來沒有諮詢過市民想要怎樣的電子政府服務,明顯系統及應用介面設計思維皆「行政主導」,忽略用者感受及要求。筆者數年前被「政府一站通」網站認為是不活躍的用戶,遭永久刪除戶囗!試問這是「人性化」的處事方式嗎?莫非認為這是浪費公帑?

表面看來,這並非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但試想,若然能夠改善電子政務,加強政府和市民的溝通,提升施政透明度,務必能夠獲取更多市民信任,令政策推出前清楚了解市民的需要,減低阻力,提高施政效率,影響實在深遠。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經濟日報圖片庫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