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人工智能 數據分析基礎建模

| 陳裕邦 | 14-07-2017 06:24 | |
雲端.人工智能 數據分析基礎建模

假如企業與政府不擁抱互聯網,只會跟客戶及市民愈走愈遠;雲端服務與人工智能(AI)技術的整合,已成為服務商主要策略之一。雲端運算不一定會把傳統行業趕盡殺絕,更可互相扶持進步。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需要以新一代架構為企業提供服務,實體與虛擬經濟的整合毋須討論與恐懼。過去阿里雲曾推出「ET 工廠大腦」,協助中策橡膠出品合理率提升 5%,協鑫光伏的產品良率增加 1%,為企業每年節省上億元人民幣成本,而在協助客戶建立雲端平台的過程中,阿里雲只收當中 15% 費用,其餘由合作夥伴收取。

雲端.人工智能 數據分析基礎建模
胡曉明指,需要以新一代架構為企業提供服務,實體與虛擬經濟的整合毋須討論與恐懼。

關注保安水平

《網絡安全法》在 6 月起實施令外國企業感到憂心,但阿里雲視之為實現用戶數據私隱保護更佳實踐。他透露,在中國大概有三成網站由阿里雲託管,每日受到斷阻式服務攻擊(DDoS)攻擊超過 2,000 次,故需要在保安上持續投入。除了早前在馬來西亞、印度與印尼建立或開始策劃數據中心項目外,他特別提到阿里雲將在 2020 年日本東京奧運會雲端服務合作夥伴,寄望可在全球視頻直播等應用上交出好表現。

阿里雲不僅是繼續做中國市場內的「山寨王」,有愈來愈多外國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合組聯盟。其中,在開源虛擬化大熱的 Docker 平台宣布跟阿里雲合作推動落地方案;印度 Tata Communications 亦容許客戶透過旗下 IZO Private Connect 平台,接駁阿里雲高速通道。除了《YunOS 6》更新內核與保安架構外,阿里雲亦推出「閃電立方」數據傳輸產品,協助用戶採用 AES 256 位元加密法把數據上載。

雲端.人工智能 數據分析基礎建模
Tata Communications 容許客戶透過旗下 IZO Private Connect 平台,接駁阿里雲高速通道。

數據模型重要

阿里巴巴 iDST 研究員華勝先博士認為,人類在運算科技歷史上曾有 3 次人工智能熱潮,但之前兩次不成功,他認為目前數據中心運算與數據能力,才可真正配合人工智能發展步伐。他指,阿里雲推出「城市大腦」應用,能從原始數據出發,令城市感知方案一步一步成真。舉例,視覺分析不僅是燈位與流量分析,更包括車輪分類等動態捕捉,有助地區交通策劃,由人工思考為主的短期決策,轉型為未來可實現「全時全局」分析,系統甚至可找出車輛在門口左轉或右轉,對之後交通壓力有何影響,又可藉天氣、時間,甚至是大型活動進行前夕等因素,預知路面交通情況,最高境界更可在交通擠塞未出現前便能提前處理。

阿里亦推出視覺數據的人工智能分析平台與工具,企業可配合應用編程介面(API)方式接入作其他深度應用。

外界常常談到要「儲存」數據後,人工智能才可完善運作,華勝先認為這是對與錯各半的概念。他解釋,數據模型建設是最重要的基礎,必須建立好最初樣本收集方式;其次是磨合不同數據資源,過程中不一定要花上數個月甚至是半年時間儲存資料。

雲端.人工智能 數據分析基礎建模
華勝先認為,阿里雲推出「城市大腦」應用,能從原始數據出發,令城市感知方案一步一步成真。

改進資訊行業

中國大陸空域擠塞令航空公司延誤問題不斷,這其實是國際問題,不分國家州份,而人工智能有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廈門航空總訊息師王洪建指出,其實行業早以信息化為基礎,而該公司在飛機維修與關鍵部分檢查時均採用大數據分析。

如果因天氣變化出現,也可採用智能演算法制作航班調整,盡快找出方案並通知旅客。他表示,曾在颱風正向吹襲?門,航班完全停飛的情況後,以上述方案於 4 小時內調整 580 次航班,他承認此非最佳結果,但對客戶來說未算是最好,這亦是行業內長遠需要解決的痛處。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14